:公司CRO业务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2%,累计服务超过12,8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
:公司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44项,累计承接各类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项目数量超过450项。
:公司管理费用为8,1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8%,主要因临港产业基地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所致。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职人员总数共计692人,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提高人员效率。
:公司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6,490,36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485.52万元,占总成交额7.34%;游资资金净流出261.41万元,占总成交额1.29%;散户资金净流出1224.11万元,占总成交额6.05%。
公司 CRO 业务发展及客户情况如何?公司CRO业务主要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检测等服务,主要客户为高校及科研院所。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2%。截至2024年末,累计服务超过12,8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公司在国内维持原有优势业务稳健增长,积极开拓新业务、新渠道和新市场,通过研发搭建新技术平台及外部技术引进,不断推出创新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海外业务建设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为CRO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公司 CDMO 客户是否还有自建产能的计划?相比小分子和大分子制药,细胞和基因治疗更加依赖于专业的CDMO服务。新药企业若自建生产线,将可能面临产能利用率低、设备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且工艺的转移、验证将带来较高成本。因此,全球细胞基因治疗研发企业主要依靠CDMO公司,外包渗透率达到65%,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35%。CGT领域的新药企业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各方因素来决策是否自建产能。
公司 CDMO 客户和项目数量情况?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44项,累计承接各类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项目数量超过450项,其中III期临床项目4项。2024年新增CDMO业务订单金额超过2.7亿元,客户数量持续增长。
公司目前设备和耗材国产替代情况?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药开发技术难度大,工艺稳定性要求高,但受限于国内上游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其所需的关键生产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等目前暂无法实现全部国产替代,部分主要环节仍存在由欧美等海外供应情况。公司主要采购知名的国外品牌,但随着关键设备和物料的国产替代率的不断上升,公司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开展合作,以打造全面的、大规模、高灵活性GMP生产平台,更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确保供应链安全并控制成本。
公司管理费用情况如何?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为8,1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8%,主要为公司临港产业基地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带来资产折旧摊销、人员薪酬及福利、办公水电等日常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客户款周期是不是会延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8,500万元,其中账期1年以内为7,521万元,占比88.49%,合同资产账面余额2,233万元,其中账龄1年以内2,032万元,占比91.03%,计提减值准备122万元,计提比例5.47%。目前公司应收账款整体账龄结构处于合理区间,计提坏账准备充足。由于公司CRO/CDMO客户群体较多,且主要客户均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两年客户应收账款账期略有延长,但总体坏账风险较低。
公司人员规模情况,如何提高人效?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职人员总数共计692人。为了进一步鼓励创新、提高人员效率,公司不断完善员工专项培养体系及关键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考核及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等方案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使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凝聚力,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有效落地和经营目标高质量实现。
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是怎样的?2025年5月9日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本次减持计划的主体为公司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7,965,217股,占公司总股的比例为5.8495%,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取得的股份,已全部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该股东因自身管理及资金需求,本次拟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6,490,36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公司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按计划披露减持进展,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投资者:艾伯维最新押注基于mRNA技术开发CAR-T疗法,将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体内CAR-T细胞疗法开发商CapstanTherapeutics,以扩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法的产品线。请问公司在CAR-T疗法有何技术储备及商业业务落地?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CAR-T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创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在此细分技术领域,公司布局并在相关技术工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①慢病毒载体技术方面,通过优化慢病毒包膜蛋白及NK细胞的转导等技术,使病毒载体转导NK细胞的阳性率达到90%,且攻克了生产过程中包装细胞合胞体形成难题,使慢病毒载体的滴度提升,通过CAR-T相关慢病毒的序列优化,以及使用优选启动子替换传统的RSV启动子,使CAR-T相关慢病毒的产量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②在新型CAR-T工艺储备方面,公司成功搭建mRNACAR-T电转工艺平台,并完成增强型CAR-T项目工艺突破;并通过战略合作布局在in-ViVOCAR-T疗法中最先进的mRNA-LNP等非病毒载体的技术储备;③新型CAR-T技术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平台技术研发,成功建立了T-Flash短时自体CAR-T工艺,并应用于客户IND项目。以上技术储备直接应用于客户的细胞治疗项目中,推动药物开发进展。截止2025年Q1,公司已协助客户获得多个国内外IND批件,其产品类型包括CAR-T、Treg、干细胞等,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投资者:近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重磅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领域项目申报指引》,明确将细胞与基因治疗作为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方向,标志着细胞与基因治疗正式与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并肩成为战略级赛道。请问公司如何布局相关业务?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和元生物持续深耕细胞基因治疗赛道多年,一直致力于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布局相关业务:①在技术平台和规模化产能方面,公司已拥有近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及77,000平方米临港产业基地,基于公司自主搭建的全面的技术平台,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及大规模GMP产能配置,提高规模化产能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实现贯穿药物发现、临床前药学研究、临床及商业化生产各阶段及其他健康领域的“一站式”应用场景。②在核心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参与行业标准建设,不断丰富细胞和基因治疗载体开发技术、细胞和基因治疗载体生产工艺及质控技术两个核心技术集群,以前沿技术参与并推动国内行业发展;同时不断积累包括溶瘤病毒产品、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产品、慢病毒产品、细胞治疗产品、质粒及mRNA产品细胞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前及临床后期至商业化生产项目经验,加快国内外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及上市进程。③在聚焦市场多方位需求方面,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不断延伸发现新的技术方向和应用场景,布局并拓展新业务,将公司技术服务的应用领域从基础研究、新药研发扩展至再生医学。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及时跟进并调整应对策略,确保公司在细分领域领先的行业地位。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投资者:据了解,禾元生物的核心产品HY1001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已于2024年5月完成了针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其疗效与血浆来源的白蛋白相当,并且安全性良好。该药因其“显著临床价值”于2024年8月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新药上市申请于同年9月正式受理。请问该产品国内外有无同类型竞品及竞品的研发上市进度情况如何?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和元生物,股票代码:688238),专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业务,您提及的禾元生物不是本公司。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投资者: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细胞级缓衰技术——TimeShop倍愈粒,正从实验走向台前,能有效改善人体机能,售价不菲,但复购率相当高,书写国人对抗衰老的新篇章,请问公司有何细胞或基因抗衰老技术储备或商业化?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自然杀伤细胞(NK)在免疫调节和清除衰老细胞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膝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疗效,已有临床数据支持;外泌体(EVs)则在皮肤修复和抗衰领域成为新兴策略。大量验证数据表明,这些技术在延缓衰老和改善老年相关疾病方面具备显著潜力。公司作为深耕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CRO/CDMO企业,在以上免疫细胞、干细胞、外泌体等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拥有完善的GMP生产和质控技术体系。公司于2024年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和元和美,专注于细胞及细胞衍生物的CRO/CDMO及细胞存储业务,拓展再生医学及抗衰应用领域。目前和元和美正在积极探索业务发展路径,在战略布局方面,与各地政府及产业园区(如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达成战略协作,在产业落地、项目建设及战略合作方面不断推进,在商业模式方面,加强与赛希尔生物、禾普疼痛、静和医疗等布局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及医疗机构的全面合作,参与上海市医药质量协会《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团体标准的制定,为再生医学及抗衰领域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确保细胞治疗药物生产所需的种子细胞来源清晰且合规。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和元生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